提了16年的“北跨”,济南这次终于认真了。
跨越哪里?当然是将这座城市一分为二的黄河。近日,《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称《战略规划》)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2025年,北跨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建设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其实,济南提出北跨已有16年之久,但受制于种种原因,一直进展缓慢。
2006年,北京大学《济南市北跨及北部新城区发展战略研究》甚至一度提出:“在近期济南市不宜在北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而应以加强跨河交通 、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如今“旧话”重提,无疑再度印证了济南征服黄河的决心。所以,16年坚持,为什么济南必须跨过去?
南富北穷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攀升,城市也在快速扩张。具体到济南,夹身于泰山和黄河之间,济南一直以来都是沿东西向发展,整个城市像一根“油条”,伸展不开。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济南尚未踏入万亿俱乐部,人口不足900万,但拥堵程度曾连续两年(2016年、2017年)超过北上广,成为“堵城”之首。这其中,有道路与交通规划欠佳的因素,在有限地理条件下城市布局不协调,也是重要原因。“早高峰自西向东拥堵、晚高峰自东向西拥堵”、“机场在城市最东边,高铁站在城市最西边”……这是诸多济南网友的抱怨。
因此,早在2003年,济南就提出北跨战略,希望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
放大来看,巴黎城市轴线、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纽约哈德逊河沿岸等,这些城市都把穿城而过的大江大河变成了“城中河”。
而在国内,上海跨过黄浦江开发浦东陆家嘴,杭州、南京等城市如今也站在跨江发展的“跑道”上——杭州提出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南京则希望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
早在2007年,就有学者统计:在全国23个临江河省会级(包括直辖市)城市中 ,济南是最晚提出跨江河发展的城市之一。目前,沟通济南两岸的桥梁常用的只有三座,且存在堵车、绕路等情况。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想跨江、跨河发展?近些年,不少经济学者的研究表明,通过这一方式,一是便于缓解或消除旧城区街道拥挤、环境恶化一类问题;二是沿江、河规划建设新的城市功能区,有利于引导资源流动,迅速增大城市经济容量。
而在济南,由于黄河以北地区与中心城区联系较弱,也导致长期以来济南一直处于“南富北穷”格局。
2018年1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几乎同一时间,在济南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时任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说,坚定不移实施携河北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推动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是济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由此,济南终于迈出北跨步伐。
抓手出现
问题是,黄河济南段并非扬子江、钱塘江这类“乖乖仔”。其急弯多 ,堤距变化幅度大(约500-2000米 ),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决口、改道等灾情 ,属黄河下游重点防洪堤段。同时,在复杂的水文条件下,建设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技术要求更高、投入资本更多。
而在2009年小浪底工程建成后,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济南才真正有了北跨的基础。
近两年,济南着力在两岸交通上“补短板”,展开“三桥一隧” 跨黄河桥隧工程建设。其中,凤凰路黄河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锚式悬索桥、济南黄河隧道是世界上在建直径最大的公轨合建隧道……其建设难度可见一斑。
“当下,北跨的两项前提(交通基础、防洪基础)有了。”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告诉城叔。
而随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也为济南北跨提供了重要抓手。实际上,很多人也将2018视为济南“北跨”建设元年。
2018年10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总体规划(2018-2035)》(下称《总规》)草案公示,黄河北岸70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先行区主要部分。
《总规》草案提出,2022年先行区雏形初步显现;至2035年,先行区城镇人口达300万人。同时,北岸先行区道路系统布局、产城融合规划、建筑风貌控制等,也有了基本方向。
而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战略规划》再度明确,北岸先行区是济南“一体两翼多点”格局中的“北翼”,将作为对接京津冀的前沿,学习对标雄安新区,成为华北创新驱动“双引擎”。同时,规划还显示,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是济南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两大“抓手”之一。
当下,北岸先行区基础建设正火热进行。去年,北岸先行区自然村开始征地拆迁,一年来,已有近百个村启动拆迁程序。与此同时,黄河沿线布局国际会展、会议中心、大型公共文化设施等也已纳入规划范畴中。
“济南基础设施建设重心将转移到北岸区域。”董彦岭说,这也是北岸先行区目前主要着力的事宜。
一路向北
但,从蓝图到实现,仍有重重挑战。
在董彦岭看来,基础建设相对容易,此后,能否吸引一些新兴产业大项目是关键,“我们不管是定位为枢纽中心、科创中心还是文化中心,这些都需要实实在在的项目和产业来支撑”。
实际上,现在济南市区中很多产业尚未形成支点。例如,在济南西部区域,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基本完成,但产业发展仍比较薄弱、区域市场活力还不够充足。“此时如果把现有资源再配置显然不合适,济南全市应该继续做增量,再做大做强。”董彦岭还提到,“与青岛等城市相比,济南缺乏品牌企业”。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这个问题得回到城市营商环境与政府行政效率。对于北岸先行区发展,董彦岭认为:“要两条腿走路,基础设施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也要抓紧。实际上,社会各界对济南‘突破’最急迫的呼声,还是政府服务效率。”
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不仅提出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的路径,也指出“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重要的还是创新体制机制,练好内功。”董彦岭说。
再谈大一些,今年2月,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济南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此次公示的《战略规划》,也将济南北岸先行区定位为对接北京的前沿阵地,并剑指雄安新区,向其学习对标。就在3月29日,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专门率团到北京,到访中关村科技园区等,考察企业并对接有关项目。
不得不说,纵览整个环渤海地区,要想承接北京科技、资本等要素辐射的城市不在少数,济南要凭什么接住“绣球”?
显然,肩负新旧动能转换的北岸先行区能否优化营商环境、能否合理布局功能片区、能否营造良好人居环境、能否形成科创产业集群等,都是重要考虑因素。
自身练好内功,才可能接住资源。
(来源:澎湃新闻 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