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炳华 董彦岭 周平
打造青岛国际海洋名城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山东省科协组织“深入推进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课题组有关方面专家,对此开展了专项课题调研。
调研结果发现,青岛聚集了包括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全国30%以上的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拥有占全国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的涉海高级专家,汇聚了19位院士、5000多名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2018年上半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451.5亿元,同比增长15.1%,占GDP比重达到24.3%;海洋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2.1%,占海洋经济比重达到12.3%。其中14个海洋特色产业园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新入驻海洋主导产业企业262家,并且建立了总投资2518.3亿元的国际海洋名城建设项目库。近期发布的第24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24)排名,青岛跃升至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31位。
从国内看,目前青岛不仅是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之一,而且承担着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战略支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等重要职责,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初步确立。从国际看,近年来通过举办奥帆赛、园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青岛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调研发现,青岛仍存在海洋经济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2017年,上海市海洋经济增加值达8534亿元,天津市超过6000亿元,而青岛市仅2909亿元,差距比较明显;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占海洋经济的总体比重还不到两成;青岛市涉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5家,仅占全市企业的11.4%,比重较小。青岛市海洋科研力量虽然比较强,但主要偏重基础研究,从事海洋工程装备等工程化、产业化技术创新的力量比较薄弱;海洋科技应用型人才比例不足1/4,且多数集中在海洋生物领域,其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缺口较大;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转化率较低,仅为8%。
基于以上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加强协同配合,形成推动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的强大合力。整合利用中央、省级驻青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方面资源,为打造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创造优良环境;组织动员全省各市特别是涉海城市积极参与到青岛国家海洋名城建设中来,形成全省海洋强省建设“一盘棋”。青岛市抓好《青岛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海洋名城行动方案》的落实,聚焦“十大海洋产业”发展行动,健全完善驻青央企和科研院所协商机制,争取重大项目布局。
注重补齐短板,提升海洋经济规模和海洋科研能力。优化调整海洋产业、海洋科研结构,健全完善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科研体系,积极探索海洋产业“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共同体”,为打造青岛国际海洋名城奠定坚实基础。
支持项目落地,全面提高青岛国际、国内影响力。一是支持青岛探索创建自由贸易港。青岛是我国重要出海口和物流大通道之一,2017年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居全球第七位和第八位。建议依托青岛口岸开放等优势,在青岛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基础上,支持青岛创建自由贸易港。二是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建设序列。三是支持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钻探岩心库落户青岛。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涉海高端人才队伍建设。2013年8月,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从2017年开始,该计划并入山东省《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条件门槛过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涉海高端人才资源的引进和集聚。建议山东省有关部门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修订完善,争取更多涉海高端人才落户青岛,为打造青岛国际海洋名城集聚高端人才资源。
推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军民融合特色之路。2018年3月,青岛获批国家首个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但是,目前还面临军地两大系统协调机制不够完善、军地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军民融合政策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军民融合发展体制壁垒依然存在等问题。建议山东省积极争取军委和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尽快建立部军省市协同对接工作机制,研究军民融合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落实 《关于加快推进青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组织力量对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形成基本经验,适时向全省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发挥示范借鉴作用。